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
(资料图)
近两年,城商行苏州银行的业绩增长一直较快,2021-2022年净利润增速都超过了20%。但在这背后,此前“一条腿走路”、“管理费率高”等问题已经陆续浮出水面。
在当前银行业降息大潮下,苏州银行还能继续高速奔跑吗?
利润高增有“水分”?在经历了2021年和2022年的业绩高增长期后,一季度苏州银行增速已经掉头向下。
回头来看,2021年是银行的业绩大年,在疫情管控取得阶段成效后,经济复苏成了银行业绩增长的催化剂。据中泰证券研究,整个行业当年净利润平均增速达12.63%,是2014年以来的最高值。
苏州银行作为江苏区域城商行,也进入了复苏通道。2021-2022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0.8%、26.1%,而在2019和2020年,这个数字只有10%左右。
但到了2023年一季度,这种持续高增长势头便踩了刹车。
具体来看,一季度苏州银行实现营收31.59亿,同比增长了5.26%;净利润12.96亿,同比增长20.84%,增速相较于2022年全年分别下降了3.36%及5.29%。
事实上,苏州银行的业绩增速放缓早有预兆。公司营收增速在2022年第三季度创出近年来18.85%的单季增速新高后,第四季度增速便陷入疲软,短短1个季度就回落到了0.11%。
对于一季度苏州银行营收放缓的原因,市值观察分析主要是受到非息收入的拖累。
苏州银行业务主要由净利息收入、手续费佣金及投资收益等非息收入构成,其中利息收入仍是“扛把子”业务,营收占比超60%。
而一季度苏州银行的非息收入“掉了链子”,实现收入10.22亿,同比下降了5.19%。其中手续费佣金业务收入5.76亿,同比仅增长了6.5%,相较于2022年的7.77%继续放缓,与2020年及2021年动辄20%的增速更是相去甚远。
苏州银行手续费中间业务的放缓,更多是受市场波动,尤其是债市波动及投资者投资偏好谨慎的影响。
此外,受影响的还有苏州银行与投资相关的其他非息收入,营收4.46亿,同比降幅达17%。其中投资收益为2.58亿,同比降幅超30%,营收占比也由2022年的11.88%降至8.17%。
值得一提的是,苏州银行在净息差走低的同时,净利息收入对营收起到了托底作用。
一季度苏州银行净息差为1.77%,相较于2022年的1.87%下降了0.1%,却实现净利息收入21.37亿,同比增速达11.13%,比2022年全年的10.73%数据还高了0.4%。
这主要是苏州银行2022年同期的基数较低所致。从环比看,2022年第四季度收入21.95亿,一季度还下降了58亿。
一季度苏州银行在营收增速减缓的情况下,净利润增速还能超过20%,主要受降低贷款减值计提和下调拨备覆盖率的双重影响。
在贷款减值计提上,近年来苏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断下调,也相应降低了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力度。2022年由前一年的1.11%降至0.88%,相应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27.64亿,同比下降了17.3%,对净利润有直接的提振作用。
不良贷款率是苏州银行业绩的一大亮点。一季度不良率又降为0.87%,在17家城商行中位居第5位。但却仅计提了5.09亿的信用减值损失,同比降幅达30.5%,远超不良率下降幅度,有调节利润嫌疑。
在拨备覆盖率上,苏州银行一季度由2022年的530.81%降至519.66%,虽然仍然处在较高水平,但同样有吃存粮,释放利润的需求。
高增长的“B面”从城商行规模对比看,无论是资产规模,亦或是业绩规模,苏州银行排名都处在中下游。
苏州银行成立于2010年,至今发展时间仅有13年,在城商行中是最晚的。尽管随后发展较快,但到2023年一季度,资产规模仅为5549.86亿,在城商行中排名倒数第6位。
追根溯源,苏州银行转型节点较晚是造成落后的关键所在。
苏州银行前身是苏州市区农联社,2004年开始组建东吴农商银行,到2010年才正式更名为苏州银行,从农商行定位转为城市商业银行。
除了资产规模排名靠后,苏州银行净息差也表现平平。2023年一季度位居城商行排名第9位,低于江苏银行的1.85%及宁波银行2%等头部城商行数据。这主要在于生息资产收益率的大幅下行。
2019-2022年,苏州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由4.91%下降至4.23%,降幅为0.68%,而付息成本则由2.62%下降到2.3%,仅下降了0.32%,远高于付息成本的下降幅度。
进一步看,这主要与苏州银行收益率较低的对公贷款占比较高有关。
近年来随着行业贷款价格不断下降,受影响更大的是公司贷款。2019年苏州银行对公贷款收益率还在5.56%,与个人贷款的5.79%仅0.23%的差距,到2022年就已经降至4.36%,而个人贷款仅降到了5.31%,二者差距已拉大至近1%。
在对公贷款占比上,多年来苏州银行占比均在60%以上,2022年为66.86%,高于北京银行55.79%、江苏银行的53.29%以及宁波银行的54.05%。
在费用支出上,苏州银行的管理费用率也相对较高,30%以上已经是常态。2022年管理费用为38亿,费用率达31.83%,远高于江苏银行、上海银行等头部城商行不足25%的水平。
在信贷投放领域,虽然整体占比不高,2022年仅为3.96%,但不良率却是所有投放领域中最高的,达4.55%。
2023年是苏州银行管理层换届之年,任职12年之久的前董事长王兰凤正式退休,接班人是同为行业老将的崔庆军。如何提升盈利能力是崔庆军面临的重要课题。
另外,较低的资本充足率也是苏州银行需要面对的问题,近年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直在10%以上,到2022年下降至9.63%。对于增速较快的中小型城商行,意味着只能通过不断融资来满足资本金。
2021年公司发行的50亿可转债,待全部转股后将会稀释现有股东权益。未来随着规模快速扩张,仍会有融资压力。
看点仍在零售苏州银行的优势在对公,但较低的收益率和“一条腿”走路使得增长动能备受质疑。未来主要还是看财务管理和零售业务。
而从两大业务的发展看,零售业务更具看点,不仅增长快且稳定,还能提升整体收益率。
财报显示,苏州银行的零售贷款从2017年的315.82亿增长至2022年的905.03亿,5年间规模增幅达186.57%,年均复合增速达到了23.44%,高于同期对公贷款增速的12.78%,营收占比也由27.23%提升至37.79%。
而同年财富管理业务净收入从8.83亿增长至13.17亿,增幅还不及50%。财富管理业务虽然被当做业务重点,但无奈占比较低,一季度仅为18.24%,当下还不能扛大梁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一季度苏州银行各大业务增速均出现放缓,尤其是零售业务。其中对公贷款为1739.14亿,同比增长8.61%;零售贷款947.27亿,同比仅增长了4.67%,相对于2022年17.05%和18.35%增速均明显回落。
这种回落反映在股价定价上,体现了投资者对苏州银行未来发展的预期。
截至6月21日,苏州银行今年累计跌了11%,在区域性银行里排名倒数。市场主要担忧是零售占比能不能进一步提高,能否继续提升资产定价。
从苏州银行零售贷款结构看,增速放缓主要是个人房贷业务拉胯。而消费贷和经营贷的后来居上将快速补上短板。
2022年前苏州银行的个人按揭房贷业务一直是零售贷款的主要增长源,增速均在20%以上,2019年增速甚至达到了45.22%。但2022年却骤然降至5.57%。2023年一季度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相关数据,预计仍然难有起色。
而经营贷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差距并不大,早在2019年只有6个亿。到2022年已经实现了规模超越,为392.52亿,超过个人住房贷款的341.49亿,贷款占比分别为15.66%和13.63%。
近年来苏州银行的经营贷增速一直较为稳定,2019-2022年均在20%以上。经营贷的崛起与苏州银行此前定位服务中小微的优势密不可分。
此外苏州银行的消费贷增速也在加快。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冲击影响,当年收入136.63亿,同比下降了18.7%,到2022年增速恢复,达到了28.5%,成为推动零售业务的又一推手。
从苏州银行经营贷和消费贷角度看,未来零售业务仍有想象空间。而财富管理业务更容易受市场环境和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影响,也与公司营销能力密切相关,未来增长仍需观察。
总体而言,苏州银行作为中小型银行,要想业绩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,就必须在零售业务上再加把火,并提升财富管理业务占比。只有高收益率资产的快速扩张,才是对抗行业降息潮的关键所在。
关键词: